新冠患者短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抗炎,對血糖影響有多大?如何應對?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1-30 14:24:00 作者:內分泌科 郭婕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1-30 14:24:00 作者:內分泌科 郭婕
糖尿病患者(尤其是合并慢性并發(fā)癥的老年患者)機體免疫力普遍較低,比一般人更容易發(fā)展為新冠重癥。一方面,感染會導致患者血糖升高,另一方面,高血糖又會加重感染,兩者相互影響,一旦控制不好,患者很容易發(fā)展為重癥而危及生命。因此,良好的血糖控制對于降低患者重癥及死亡風險非常重要。
現(xiàn)已證實:作為一種非特異性的抗炎及免疫抑制藥物,糖皮質激素可以減輕肺部的炎癥風暴及肺泡滲出,改善缺氧及呼吸困難,有效降低新冠重癥的發(fā)生率及病死率,因此,目前推薦對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給予小劑量、短期糖皮質激素治療。但是,激素又是一把雙刃劍,治療過程中難免會帶來一些副作用,糖代謝紊亂便是其中之一。
目前,醫(yī)院各個臨床科室都在集中收治新冠患者,這個問題應當引起各科臨床醫(yī)生,尤其是非內分泌科醫(yī)生的高度關注。下面,就來談談這方面的有關問題。
糖皮質激素為何會導致血糖升高?
(1)通過促進肝臟糖異生與糖原分解,增加肝糖輸出,引起血糖升高;
(2)可以增強胰島素抵抗,抑制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,導致血糖升高;
(3)糖皮質激素對升糖激素(如胰高糖素、腎上腺素、生長激素等)具有協(xié)同作用,可以增強后者的升糖效應。對于糖耐量正常的患者,小劑量、短療程的糖皮質激素治療一般不會引起血糖異常升高,也不會導致類固醇糖尿病的發(fā)生。
糖皮質激素所致高血糖有哪些特點?
糖皮質激素引起的血糖升高與激素的種類、用量以及給藥時間有關,其對患者血糖譜的影響與激素起效及作用維持時間是一致的。臨床上,激素一般是上午給藥,故患者大多表現(xiàn)為中午前后至上半夜血糖明顯升高,而空腹血糖可以正常或僅輕度升高。因此,接受激素治療的患者在監(jiān)測血糖時,不能只測空腹血糖,還要測三餐后 2 小時血糖及晚上睡前血糖。
糖皮質激素所致高血糖的處理
如果患者血糖不是太高,可以選擇側重于控制餐后高血糖的口服降糖藥,如 DPP-4 抑制劑、格列奈類或 α-糖苷酶抑制劑等,也可兩兩聯(lián)用。如果患者血糖明顯升高,則應采取胰島素治療,可以在餐前注射速效(或短效)胰島素,以控制餐后高血糖,若患者空腹血糖也偏高,可在睡前注射中、長效的基礎胰島素。
另外,在選擇降糖藥時需要注意:對于嚴重缺氧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(尤其是老年患者),禁用二甲雙胍,以免誘發(fā)乳酸酸中毒;對于嚴重脫水、血壓偏低的新冠患者,慎用格列凈類藥物(SGLT-2 抑制劑),以免加重脫水;對于有明顯消化道癥狀的新冠病人,不宜選用GLP-1 受體激動劑、α-糖苷酶抑制劑或雙胍類藥物;對有心功能不全及浮腫的患者,禁用噻唑烷二酮類藥物,以免誘發(fā)心力衰竭。
根據(jù)血糖變化,適時調整藥量
新冠患者激素治療的時長通常為 5 ~ 7 天,一般不超過 10 天。在此期間,一定要加強全天候的血糖監(jiān)測,根據(jù)血糖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降糖藥物用量。患者停用激素之后,其血糖也會隨之明顯下降,這時要及時下調甚至停用胰島素,以避免出現(xiàn)低血糖。
糖尿病合并新冠的血糖控制目標
對于年輕的新冠肺炎輕型及普通型的糖尿病患者,建議空腹血糖制在 4.4 ~ 6.1 mmol/L,餐后 2 小時或隨機血糖控制在 6.1 ~ 7.8 mmol/L。
對于年老的新冠肺炎輕型及普通型的糖尿病患者,建議空腹血糖控制在 6.1 ~ 7.8 mmol/L,餐后 2 小時或隨機血糖 7.8 ~ 10.0 mmol/L。
對于新冠肺炎重型及危重型或高齡、有嚴重心腦血管并發(fā)癥的糖尿病患者,為安全起見,應適當放寬血糖控制目標,空腹血糖控制在 7.8 ~ 10.0 mmol/L,餐后 2 小時或隨機血糖控制在 7.8 ~ 13.9 mmol/L。
激素治療新冠:為何首選地塞米松而不是甲強龍?
推測相關臨床研究與指南首選地米的藥理學依據(jù)是:地米的抗炎比值為25,而甲強龍僅為 5,地米抗炎作用是甲強龍的 5 倍,地米的抗炎作用更為強大。如選擇其它激素替代,WHO 推薦氫為可的松 50 mg IV q8 h,甲強龍 10 mg IV q6 h;強的松 40 mg PO qd。甲強龍需要 q6 h 使用的原因推測是:地米半衰期 100~300 分鐘,作用持續(xù)時間長達 36~54 小時,適于 qd 使用,而甲強龍半衰期 180 分鐘,作用持續(xù)時間僅為 12~36 小時。